由于唐朝對海外的巨大影響,在宋代時,“唐”就已經(jīng)成了東南海外諸國對中國的代稱。他們所穿的服飾被稱為唐裝。而現(xiàn)在的唐裝是經(jīng)過改良的,參考了中山裝的特征。
其中主要設(shè)計元素如下:立領(lǐng)、對襟、盤扣、對襟。
立領(lǐng),起源于明代豎領(lǐng),后來隨著小冰河時期的降臨,起先用于女裝,后男裝也使用立領(lǐng)。
盤扣,起源于宋代末年。也稱為盤紐,盤扣由古代中國漢族而發(fā)明的,并且宋代漢服已有使用,江西德安的南宋墓中出土的印金羅襟折枝花紋羅衫(褙子)就以盤扣系結(jié),早期只用于女裝常服。盤扣成為中國民族服飾的代表性部件之一。可稱得上是中國傳統(tǒng)的一個符號。盤花扣是古老中國結(jié)的一種,是中國人對服裝認(rèn)識演變的縮影。我國古代用長長的衣帶來束縛寬松的衣服,元明以后,漸漸用盤扣來連接衣襟,用布條盤織成各種花樣,稱為盤花。盤花的題材都選取具有濃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義的圖案。
箭袖,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,習(xí)從北方民族。與滿清馬褂的馬蹄袖區(qū)別很大。
對襟,因兩襟對開,紐扣在胸前正中,故稱。
唐裝被賦予了一些西式特征,使“唐裝”得以走出工作場所、節(jié)日服裝的小空間,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都能穿,拓寬了唐裝的穿著場合。